轉動 重現嘉義製材所的脈絡(DVD)
嘉義製材所1913年竣工,是日治時期日本政府佔地範圍最廣大的官營木材產業園區,具有當時歐美最先進的設施及技術,負責貯存阿里山上砍伐下山的木頭,承擔加工木頭成為「木材」的重要任務。如今製材所已不再運作,但遺留許多的建築及遺構,本片透過文獻、耆老訪談,重現當時號稱東洋第一的榮景以及嘉義製材所的歷史脈絡。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110年度年報
本場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派駐中部地區第一線的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轄區涵蓋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在農委會之國家農業政策施政主軸的指導下,結合轄區產業現況,以發展多元特色、安全友善、創新優質的現代化農業為核心目標,致力發展創新科技研發以優化產業,暨推動農技推廣輔導及政策協力等工作。110年本場除執行農業科技成果相當豐碩外,並榮獲「第18屆國家新創獎」、「國家農業科學獎」、「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及「產銷履歷制度推動團隊成就特優」。
2022農業生態系長期生態研究研討會專刊
農業生態系之長期生態研究 (Long Term Ecological Research,LTER) 計畫是利用調查臺灣各地設置的生態監測站中—農作物、土壤、水文、昆蟲及微生物等的變化及交互作用,並監測不同農法對生態結構之影響,探討農場經營管理策略,尋求最佳且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模式。本專刊為第3年辦理之成果研討會,集結「農業環境生物多樣性調查」及「生態環境監測與資通訊工具應用」兩項主題之論文集,並加入18禎研究海報,期望藉由這些調查成果,對於未來產業應用及環境永續帶來助益。
111年度動物用藥品產業人員教育訓練講義-純水與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量檢驗與確效
針對動物用藥品產業人員設計課程,動物用藥廠水系統可分純水及注射用水,各有各的規定及標準,對於所生產產品品質尤其重要,透過專業水系統整套設備介紹,以及中間監測點各項確效標準,以使產品品質得以保障。另外針對非無菌產品微生物檢驗藥典概說,以符合良好動物用藥廠品質確效標準。
111年度動物用藥品產業人員教育訓練講義-實驗動物管理與GMP工廠偏差處理
針對動物用藥品產業人員所設計訓練課程,針對實驗動物照護、疼痛及緊迫認定、人道終止判定及安樂死、運輸注意事項,並針對IACUC管理及審查常見缺失進行解說。另外針對GMP製藥廠品質管理及產生偏差如何矯正及進行預防措施進行解說。
蘿蔔、芥菜大變身:傳統智慧的美味 精裝
《蘿蔔、芥菜大變身-傳統智慧的美味》是本結合在地農產-蘿蔔與芥菜及手做醃漬品為內容的繪本。醃漬品的食材多以盛產農產為主,代際相傳的製作手法,既延長了農產的賞味期限,也多少填補了對「家」的思念。伴隨著惜食與全食物利用觀念的推廣,各家農會體驗式活動篷勃發展,豐富了你我餐桌上的日常,串起了與產地的連結,也希望重拾與土地的連結。
國家化學物質管理行動方案110年跨部會執行成果報告
「國家化學物質管理行動方案110年跨部會執行成果報告」主要紀錄110年國家化學物質管理政策各部會推動及執行情形,以利國人瞭解我國化學物質管理施政方向及作為,並鼓勵各界共同投入與支持化學物質管理工作。全文計分3篇、13章,包括總論、具體執行措施及成果與未來展望,期以宏觀論述,作為我國化學物質管理鑑往迎來,規劃新猷之依據。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110年施政年報
本年報主要紀錄110年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化學物質管理政策推動及執行情形,以「國家化學物質管理政策綱領」及「國家化學物質管理行動方案」為架構,呈現該年度成果,以利國人瞭解我國化學物質安全之施政方向及作為,並鼓勵各界共同投入與支持化學物質管理工作。
水產試驗所2021年年報
水產試驗所過去一年來針對海洋漁業、水產養殖、水產加工三大領域,以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方向,加速建構兼顧生態、生產、生活,強化品種、品質、品牌以及講求效率、健康、安全的現代化優質漁業。另外,配合政府施政主軸,以國際宏觀角度,拓展與推動各項研發業務,包括結合捕撈與養殖研究人力,開發新興養殖物種並透過種苗放流增裕資源;逐年完備試驗船組成,強化漁業資源及漁場環境調查,究明氣候變遷影響;整合學研機構,有效掌握沿近海重要經濟魚種的變動,永續資源利用與產業發展;加強培育耐候韌性養殖品種與相關繁養殖技術開發;究明貝藻類固碳機制,加強固碳物種之培育與應用;結合綠能、智能、節能三元素,建構永續、友善、韌性與智慧化生產模式,促進養殖產業轉型升級;減少糧損建立多元零廢循環利用製程;發展快篩結合雲端確保食魚安全以及因應高齡化社會趨勢,積極開發銀髮族水產膳食營養補充品等。
紅棗寶寶 0-6歲學習啟蒙 認知工具書[精裝]
本冊以農業資訊結合學齡前0-6歲寶寶學習啟蒙知識為主,內容包含數字、形狀、顏色、月份、英文、注音符號、十二生肖、24節氣與農業及紅棗全年栽培小知識,具備綜合學習教育意義,為一本全方位寶寶認知工具書。
紅棗美味健康食譜 料理工具書
紅棗,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傳統中醫藥養生食補材料,一顆顆小小乾燥的橢圓紅寶石,蘊藏豐富之人體必須多種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尤以維生素A、B、C等含量相當高。青綠色的青熟果與紅色的成熟果,其紅棗營養成分相當豐富,適合採收鮮食及調製紅棗乾,本冊邀請主廚研發以鮮果及紅棗乾入菜,為一本美味又健康的紅棗特色料理工具書。
紅棗友善環境耕作 科普工具書
本冊讓國人體驗新鮮紅棗果實的農業栽培生長過程,從認識紅棗豐富營養成分、紅棗樹外觀及其生長條件、紅棗友善環境耕作,與採收後分級加工貯存販售,闡述有關紅棗農業知識,為一本實用的科普工具書。
紅棗科普料理認知工具書(全套三冊不分售)
這套三合一系列叢書,第一冊為紅棗友善環境耕作-科普工具書,讓國人體驗新鮮紅棗果實的農業栽培生長過程,從認識紅棗豐富營養成分、紅棗樹外觀及其生長條件、紅棗友善環境耕作,與採收後分級加工貯存販售,闡述有關紅棗農業知識,為一本實用的科普工具書。第二冊為紅棗美味健康食譜-料理工具書,紅棗,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傳統中醫藥養生食補材料,一顆顆小小乾燥的橢圓紅寶石,蘊藏豐富之人體必須多種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尤以維生素A、B、C等含量相當高。青綠色的青熟果與紅色的成熟果,其紅棗營養成分相當豐富,適合採收鮮食及調製紅棗乾,本冊邀請主廚研發以鮮果及紅棗乾入菜,為一本美味又健康的紅棗特色料理工具書。第三冊為以農業資訊結合學齡前0-6歲寶寶學習啟蒙知識為主,內容包含數字、形狀、顏色、月份、英文、注音符號、十二生肖、24節氣與農業及紅棗全年栽培小知識,具備綜合學習教育意義,為一本全方位寶寶認知工具書。
戀戀摩里沙卡:林田山林業史[軟精裝附光碟]
「摩里沙卡」不只是一處文化景點,更是花蓮人的集體記憶之一,它不僅是東臺灣林業史的一塊拼圖,在臺灣林業史也佔有一席之地,其榮枯更緊扣臺灣近代史,走一趟「摩里沙卡」就像走進臺灣林業史,翻開《戀戀摩里沙卡》猶如翻開臺灣近代史。歡迎國人翻開書頁,從林田山走進臺灣。
110年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年報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年報每年持續記載本局年度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策略與成果,其中包括災前整備、災中應變、災後復原及各項防災科技的應用與創新,並詳細記載國內外交流活動及相關重大土砂災情等資訊。此外,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年報中也彙整了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救業務人員教育訓練與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的推展成果,並更新疏散避難計畫,讓國人瞭解歷年來政府在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與成效。
小農申設農產初級加工場指南(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111-1-NO.177)
以淺而易懂方式介紹食品衛生安全的基本概念,針對農產初級加工場、廠房設備和場域規劃、食品衛生作業環境及加工流程範例分享,內容包括農產加值打樣暨整合服務體系之介紹、協助小農輕鬆做好自主衛生管理、打樣案例分享、小農申設農產初級加工場要件、初級加工場規劃配置圖、農產加工流程範例、結語-未來展望。
農業人力發展與創新推廣研討會論文輯(特刊第145號)
本場近年因執行有關青年農民、農業人力團、食農教育及綠色照顧等輔導計畫略有成果與心得,特與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及台灣休閒農業學會,共同辦理「農業人力發展與創新推廣研討會」,聚焦在人力發展的青農培育與人力活化、創新推廣的食農教育與綠色照顧共4個面向,13個專題,邀請專家演講分享研究成果及推廣輔導經驗,並邀集產官學研各界與會進行研討及資訊交流分享,期擘劃未來農業推廣發展的方向。
2021年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航次報告
本專刊彙集本所於2021年執行「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農委會科技計畫編號:110農科-6.1.2-水-A1)之調查成果,計畫執行之海上採樣作業流程、各調查項目實驗室檢測流程、各航次出海採樣及樣本分析人員均有詳述於後,以圖示方式刊出臺灣周邊海域之水溫、鹽度、營養鹽、葉綠素、浮游動物及基礎生產力等漁場環境因子之調查成果以供各界參考。此外,本年度因試驗船機件老舊維修期程無法配合,故只執行夏季航次。本計畫內容涉及廣泛專業領域,雖戮力以赴亦難免有疏漏不周之處,希冀各界先進不吝賜教斧正。
魔法森林:動物生命的秘密(蛇與蜘蛛篇+昆蟲篇+神秘動物與產地篇)
「魔法森林:動物生命的秘密 蛇和蜘蛛篇」教案手冊融合「動物生活」計畫之目標,以臺灣的生態、社會、文化特性為基礎,設計適合於臺灣之永續發展與自然保育教案。本書收錄蛇及蜘蛛兩種物種之教學活動。「魔法森林:動物生命的秘密 昆蟲篇」教案手冊融合「動物生活」計畫之目標,以臺灣的生態、社會、文化特性為基礎,設計適合於臺灣之永續發展與自然保育教案。本書收錄蜂類、直翅目昆蟲、蟲癭、蛾之教學活動。「魔法森林:動物生命的秘密 神秘動物與產地篇」教案手冊融合「動物生活」計畫之目標,以臺灣的生態、社會、文化特性為基礎,設計適合於臺灣之永續發展與自然保育教案。本書收錄蝸牛、蛙類、鳥、石虎、蝙蝠、環境大富翁之教學活動。
海洋漂流動物:碧波藍海下的精靈 軟精裝
本書《海洋漂流動物– 碧波藍海下的精靈》的出版為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鼓勵人民「知海」( 知道海洋) 、「近海」( 親近海洋) 及「進海」( 進入海洋),並增進國人瞭解水母等有毒生物及其他形態多采多姿的海洋漂浮動物,用以提升國人用海知識。國家海洋研究院為深耕海洋研究及推廣海洋科普知識,110 年起本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著手海洋漂浮動物之專書編輯,目標為提供國內海域觀光遊憩熱區的漂浮動物與環境動態資訊,有利於增進民眾遊憩安全,對海洋留下美好記憶。
浮游動物+海洋漂流動物套書
浮游動物的組成非常廣泛,包含有孔蟲、放射蟲等單細胞生物,到大型的水母、仔稚魚及蟹類幼生等,物種鑑定上極具挑戰性。本書《浮游動物–顯微鏡下的小宇宙》,主要以圖鑑的形式,介紹人眼無法輕易看見、須透過顯微鏡才能觀察的海洋浮游動物,總計收錄17個動物門,超過250篇圖文、800張原色照片,帶領大家一窺微觀下的海洋。本書《海洋漂流動物– 碧波藍海下的精靈》的出版為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鼓勵人民「知海」( 知道海洋) 、「近海」( 親近海洋) 及「進海」( 進入海洋),並增進國人瞭解水母等有毒生物及其他形態多采多姿的海洋漂浮動物,用以提升國人用海知識。國家海洋研究院為深耕海洋研究及推廣海洋科普知識,110 年起本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著手海洋漂浮動物之專書編輯,目標為提供國內海域觀光遊憩熱區的漂浮動物與環境動態資訊,有利於增進民眾遊憩安全,對海洋留下美好記憶。
浮游動物:顯微鏡下的小宇宙 軟精裝
浮游動物的組成非常廣泛,包含有孔蟲、放射蟲等單細胞生物,到大型的水母、仔稚魚及蟹類幼生等,物種鑑定上極具挑戰性。本書《浮游動物–顯微鏡下的小宇宙》,主要以圖鑑的形式,介紹人眼無法輕易看見、須透過顯微鏡才能觀察的海洋浮游動物,總計收錄17個動物門,超過250篇圖文、800張原色照片,帶領大家一窺微觀下的海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110年年報
本書集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110年度各項農業科技研發及農民服務推廣成果,主要單元包括提升產業競爭力、健全農業基礎環境、增進農民福利體系、推廣與學術研究報告、農民暨消費者服務、智財權績效、行政部門(人事室、主計室、秘書室) 及農業氣象與作物生產。
110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年報
水土保持局將109年度重要工作成果彙編成冊,各章節內容標題包含:壹、重要施政成果與措施: 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 坡地防災與應變、大規模崩塌防治與監測 、推動農村再生、 水土保持管理與監督 、教育宣導與行銷 、科技研發與資訊整合運用、國際交流與新南向貳、一般行政:人事行政、預決算編製、國會聯繫、文書及檔案管理 、 廉政服務參、優質服務團隊肆、大事紀:重大事件回顧、重要事紀伍、重要出版品陸、附錄:優質效率資訊系統、行動應用軟體服務APP、互動式服務臉書(FaceBook)、國際交流活動
poroden ko faloco’媽媽的苧麻線球[精裝]
苧麻衣是阿美族人生命中一件重要的衣服,過去在部落,男人穿著苧麻衣上山打獵、工作,由家中女性織作,從種下苧麻到捻成手中的線,都是對家人的心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 第一冊 (盒裝)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之「國產農漁畜產品教材」,包括了:稻米及雜糧、漁畜產、果品、蔬菜、特用作物等五大類、53個品項的作物,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安心蔬果種植、消費,共計55個單元。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規劃,農業試驗所、水產試驗所、畜產試驗所、藥物毒物試驗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全臺各區的農業改良場、茶業改良場及種苗改良繁殖場等14個單位的研究團隊編撰,並經相關學者專家審閱。每個單元的教材對應食農教育內涵的三大面向—「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健康與消費」、「飲食生活與文化」,以圖文對照的方式完整呈現各個作物的學名、主要特徵、重要品種、生產概況、種植過程,以及營養成分、選購原則、保存方法、烹調方法。此系列教材主要提供各級學校、社區及團體,作為推展食農教育的教學及活動設計參考。
再凝望: 戰後太平山[精裝]
太平山過去以森林木材資源繁榮地方,今日依舊以其秀麗連綿的山林風光,帶領國人走入更深一層的體驗。本書作者李瑞宗教授具有深厚植物學的專業,更曾參與眾多古道的闢建,為了撰寫本書,除了廣蒐文獻,拜訪太平山林場第一線伐木集材運材工人、林場沿線住民與眷屬,多次實地溯溪,勘察太平山荒跡淹沒的森林鐵路,攀爬陡坡,尋找土場至太平山舊日的軌道與索道,試圖拼出當年的狀況。以其敏銳的視角,感性的筆觸,相信本書必能對太平山過往歷史做更真實的陳述,讓大家了解這片山林更深刻、更感人的內涵。
育苗造林-林業實務專業叢書
論述林木及森林生長與環境影響的育林基本知識,提供建立育苗造林技術與永續經營之育林策略,運用育林技術來建造與調整其組成與結構,營造符合經營目標的林分。
臺東農業產業調適暨年度試驗研究成果研討會專刊
本年度研討會以臺東農業產業調適為主軸,邀請臺東縣政府農業處、臺東縣農產股份有限公司、關山鎮梓園碾米工廠及臺東專科學校等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內容包括臺東縣農業政策與未來展望、農業電商近年來的發展趨勢、水稻轉型有機栽培之調適及臺東農作物產業變化與調適(2006-2021年)。另有本場發表之6篇年度研究論文,包括翼豆農業調適研發成果與展望、臺灣藜農業調適研發成果及展望、臺東地區水稻天然災害趨勢及減災措施、鳳梨釋迦不同產期對採前落果的影響、賓朗果園生物多樣性調查—以蝴蝶為例及有機農業訓練成效追蹤評估之研究,都是針對轄區相關重要產業之研發成果。
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管理運用法規彙編(三版)
本書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辦理編印之「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管理運用法規彙編」,內容集結科學技術基本法、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等相關法規及行政規則。
你知我行.里山倡議 (四本一套)
你知我行•里山倡議 繪本套書由四座農村、四個故事組成。 & 《高台上的水源地》 闡述台中豐原區公老坪社區,從溪流的整治到到整個山頭的橘實纍纍,如 何牽起二代與土地的親緣關係 & 《農村事業無限公司》 則是真實存在於新北市三芝區共榮社區,以里山的感動為志業,胼手胝足、 孜孜不倦而創立的友善環境事業 & 《海梯田的藍色家書》 展開了國際最美的里山地景,在花蓮豐濱鄉復興部落與新社部落的高齡耆 老,以編織的手藝延續了部落文化的未來,並攜手新世代打造海梯田地景, 向家園的山海遞出一封愛的家書 & 《銀閃閃的香草村》 透過銀髮族與香氛記憶,娓娓道初台東東河鄉尚德社區,二代青年循著兒 時的記憶返鄉,恢復昔日與生態共好的香草山村。
Satoyama Initiative: Taiwanese Cases of Knowledge-Based Action(for each for-book set)
There are four books in the set, about four rural communities in Taiwan. First, The Spring on the Highland explains how two generations of farmers in Gonglaoping, Fengyuan District, Taichung enjoy the fruits of kinship with the land following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pring on the highland. Second, Farming Village Co. Unlimited is about a Satoyama-inspired enterprise based on crop diversification and creative local produce marketing in Gongrong, Sanzhi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Third, Letters the Blue Sea Wrote to the Land of Coastal Terraces is about a Satoyama-style landscape in Fuxing and Xinshe, Fengbin Township, Hualien, where senior citizens are reinventing their traditional knitting culture and where their children are restoring the coastal terraces – ancient paddy fields. Fourth, Shining Herb Village is about nostalgic children of farmers who have come home to Shangde, Donghe Township, Taitung in search of childhood memories of fragrant shining herbs and in the hopes of helping silver-haired old-timers restore the local landscape.
社區林業技術手冊-日本里山案例選介:日本里山新風潮
為深入瞭解及借鏡國際「里山倡議」 發展經驗,2018年在林務局林華慶局長見證下,由屏東技科大學、社區林業中心與日方代表成立的「日臺里山交流會議」,簽訂策略聯盟協議,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里山資本保全與活化」、森川里海合作」等議題,藉由自然與歷史的連結,學習在永續經營的里山環境下,創造新的根經濟。本書集結四位日本來自不同領域的專 家, 以己身專長的景觀設計、城市規劃、 農業山村經濟、環境教育、產品設計 及促進山村移居等,著筆分享了日本里山的實踐案例:1.山村內的共享工作空間(奈良縣)、2.「能勢」 地區活用里山的社區創生(大阪府)、3. 信州的里山與綠色創生、4. 打造千年里山(京都府 )等, 期望以此「 他山之石」提供臺灣社區作為參考。
社區林業技術手冊-蜜源植物監測方法及選介:尋找甜蜜蜜的來源
相較於單一樹種,森林裡多樣的植物組成,蜜源更顯豐富。森林提供蜂群較為穩定的蜜、粉源,生產多元的蜂產品,提供山村居民一種善用周邊森林資源,創造特色生產的生計方式。蜜粉源植物為蜜蜂提供食物來源與生存環境,影響蜜蜂的地理分布和食物選擇;另一方面,蜜蜂對植物多樣性的維持亦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蜜蜂的活動史及蜜源植物來源,為林下養蜂之必要技能,社區夥伴在從事林下養蜂時,若能具備良好的蜜粉源植物知識,也才能發展森林養蜂及生產良好的森林蜜。本技術手冊內容包含:蜜源植物監測流程、監測表格擬定、蜜源圖鑑使用說明、重要的原生蜜源植物介紹等,均來自社區林業研究團隊的實務經驗所得,希望透過這本手冊的出版,能提供社區/部落居民蜜源植物監測的技術指引。
2021年臺丹麥農業淨零視訊國際研討會論文集Ⅱ
由莊老達等學者於2021年臺丹麥農業淨零視訊國際研討會Part Ⅱ發表之研究報告匯集而成,由畜產試驗所技術服務組編彙出版
社區林業技術手冊-林下養蜂:甜蜜森林計畫
森林環境純淨,適合發展林下蜂蜜飼養,不僅可提高林木授粉率、更可增加結果率,促進森林天然更新,林地養蜂所創造的產值也十分吸引人。林務局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成立的社區林業中心於屏科大森林系 苗圃建立森林養蜂場,並由森林系師生共同組成森林養蜂小組,投入森林養蜂技術的研發與教學。過程中持續向資深蜂農請益與交流,做中學、學中做,培養養蜂專業知識與技能,也了解到平地農田養蜂與林下養蜂之間的差異,以及實際養殖蜜蜂的管理操作,例如:養蜂環境的微氣候、人員技術、病蟲害與虎頭蜂天敵防治等工作。「林下養蜂入門技術手冊」內容包含:蜜蜂基本認識、養蜂資材、養蜂場建置、養蜂四季管理重點工作等,均來自社區林業研究團隊的實務經驗所得,希望透過這本手冊的出版,對社區 / 部落居民能提供林下養蜂的入門技術指引。
走進微笑漁村:臺灣里海推動進行式(水產試驗所特刊第31號)
本所自2019年啟動「臺灣里海場域及網絡建構研究計畫」,實地走訪後盤點全臺等28處里海潛力場域,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推動里海的運作模式,仔細聆聽地方的聲音,將其具像化成為研究成果及推動策略。此外在2021年成功加入聯合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國際組織,在國際平臺上發布臺灣經驗與成果,強化在地全球化的國際擴散,為臺灣在世界發聲。希望本特刊的出版能為各界對漁村發展關心者帶來新的理論觀點與實務操作經驗,共同為漁業與漁村永續發展努力。
2021巡海誌
海洋保育巡查員於110年1月成軍,迄今屆滿周年。回顧一年來篳路藍縷,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特別發行「巡海誌」,讓外界得以了解海洋保育巡查員的辛勤工作點滴。本書8大單元當中,特別安排「海保小旅行」,讓大眾跟著巡查員前往全國13處海洋保護區,來場知性之旅。另外,「海洋保育外送到你家」紀錄巡查員一年下來走入各機關學校與社團一百餘次,帶著三千多位大小朋友,抑或在教室裡神遊,或者牽手走進海濱,認識更多海洋生物與我們生活周遭的海洋環境。巡查之外,他們也成為第一線的調查人員。不論是海上的海漂垃圾,或是岸際的蝦蟹貝類,都列入他們的日常紀錄中。帶著官方巡查色彩的訪談並不容易,許多釣客一開始總是保持距離,到後來從陌生到熟悉,累積下來訪談超過三千位釣客,拼湊出海濱生物多樣性的輪廓。值得一提的是,巡查員也擔任「港口糾察隊」,透過即時與地方政府相互通報聯繫處理各種海洋廢棄物或污染案件,讓港口環境持續改善。最後,「巡查部落客」則讓這群曾經是潛水高手、生態調查研究人員、港口查報員、巡山員、外交替代役、遠洋漁業觀察員等來自不同海洋角落的巡查站站長們,訴說當初投入本項工作的初衷,也分享今年執行勤務時的難忘經驗。
Taiwan New Year Bird Count 2021 Annual Report
Taiwan New Year Bird Count 2021 Annual Report
社區林業技術手冊總論:里山家園 深耕.生根
2010年里山倡議引入台灣,如何活化里山資本,迎向社區三生永續發展的具體策略有了更多的實踐。社區林業旨在與社區居民攜手保育生物多樣性,保存地方特色文化、傳統知識到培力社區居民、組織,重點即是在保護社區的里山資本。社區林業計畫的設計,是參考1994年文建會提出的「社區總體營造」概念,由社區參與及社區培力開始,拉近林務單位與社區的距離。自2002年推廣以來,已經在生態旅遊、友善農業、循環農業、林下經濟、產業六級化等,累積了相當的發展經驗。基於社區林業計畫提案數目逐年增加,累積的計畫資料量龐大,希冀透過這本「社區林業技術手冊總論」,能讓社區及林務人員更全面性、更快速的掌握社區林業計畫的精髓,有助於社區林業工作的推動與拓展
關山鎮米國學校食農教育專輯
臺東縣關山鎮農會營運的「米國學校」,是臺東在地食農教育推廣重鎮,把在地米食及農村文化之發揚視為己任,並連結關山鎮農會與在地農友的力量,以食農教育的精神,設計一系列農遊體驗活動,提供遊客參與農業學習。近年放眼更高的舞臺,展現將米國學校打造成國際級食農教育場域的企圖心。本專刊之編撰,自米鄉關山的崛起談起,一步步分享米國學校推行食農教育的理念、歷程及成果。